<
t5b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异时空-中华再起 > 第157章
    独立旅的朱啸天和黄献谋见我离开了杨辅清和洪仁玕身旁连忙走了上来。

    “只要把敌人大部队调动了,把敌人打怕了,我就马上回来。这段时间应该不会很长的。”见到朱啸天和黄献谋我说道“朱旅长,主力走了之后你们独立旅要把部队一部分分散开来开展游击战,还有一部分集中起来,和敌人捉迷藏,消灭小股的敌人。记住,你们要独立自主的开展山地游击战!”朱啸天连忙问到“是不是不听辅王的话?”

    “那自然不是了,辅王是这里的总的负责人,他的话怎么可能不听呢?”我笑着对俩位独立旅首长说道“我的意思是只要辅王的命令符合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你们就服从,要是真的和敌人打硬拼仗的话,我想你们也不会那么猪头吧?自己动动脑筋想一想再做决定!”

    “哦,明白了!”朱啸天冲我眨眨眼睛,行了个标准的军礼。这家伙什么时候学会行军礼了?

    军长,”李成走到我面前“部队已经集结完毕了,我们是不是现在就出发?”

    “好,出发吧。”点点头我回头叫到“干王!我们走了!”

    三师一万两千余人排成三路纵队浩浩荡荡离开了桂林,三师七团担任部队的前锋,八团担任后卫九团担任右翼,三师各直属部队和文工团、特种部队走在队伍中央,在部队的左翼是六百骑兵放马奔驰卷起漫天黄尘——我军上次在阻击李元度的骑兵部队时候缴获了六百来批战马。李元度的骑兵冲击给我留下了极为强烈的印象,当时要不是我军兵力上占了极大优势并且在地形上也占了很大便宜的话,谁胜谁负还很难说!撤离王村后我命令三师从俘虏的骑兵中争取了大量的战士加入我军加上以前俘虏后加入我军的那些骑兵战士成立了军属骑兵团,骑兵团下辖五个骑兵连,一个骑炮连。骑兵连的战士装备后膛步枪和马刀,至于骑炮团装备了便于携带的五门轻型火炮,骑兵团团长是原来干王手下率领过骑兵作战的田文滨。

    田文滨祖籍本来是江西新昌县,他原本不该姓田而姓王。他的曾祖就是乾隆年间“有名”的王锡侯。王锡侯,原名王侯,因为害怕犯了忌讳就改名为王锡侯了,三十八岁的时候王锡侯中了举人,后来九次到北京参加会试结果都落了榜。在落榜之后王锡侯曾经先后写了《王氏源流》、《经史镜》等十多部著作。乾隆四十年王锡侯已经六十三岁了,这一年王锡侯的巨作《字贯》刻印刊行。

    《字贯》是一部按照天、地、人、物四大类统字的简明字典,从开始编写到交付刻印花费了十七年的时间。本来王锡侯本来指望这部著作可以为他提高名声换来可观的银子好让生活好一点,没想到居然因为一部《字贯》惹来杀身大获!

    乾隆四十二年王锡侯的同族人王沈南告发王锡侯编纂的《字贯》“狂妄悖逆”。这个王沈南本来是个泼皮无赖,以前曾因为唆讼被问徒发配了,后来他偷偷的逃回新昌。当时王锡侯血气方刚,喜欢打抱不平,把王沈南告到官府拿获再次发配了。这下王沈南算是记住王锡侯的的好处了,在多年后王沈南遇赦还乡就开始寻机报答王锡侯的好处。

    在清朝整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有没有写什么东西,实在找不出什么只要他家中买了写有什么清风明月之类的也可以,只要有把他告到官府大可让他尝尝清廷铁拳的滋味——这就是文字狱。王锡侯时运不济,作为书生本来就已经很危险了,偏偏他还想靠写书来捞点名声、银两,这就更加危险了,最危险的就是作为一个书生他应该小心谨慎,唯唯诺诺的过一辈子,这样可能他可以平安的过一辈子,没想到他居然在年轻时候还有什么正义感!既然得罪了小人,可以说在王锡侯屁股下面就有一座活火山,时刻都可能爆发。

    王沈南回乡后就时刻寻找机会,在《字贯》发行后王沈南盼望以久的时刻终于来到了!王沈南仔细看了《字贯》里面的内容,并无什么犯禁的字词,后无意识地翻到开头,王沈南发现在《字贯》书前王锡侯的自序中谈到编纂这部书的意图时候,王锡侯先大大颂扬了一番《康熙字典》是如何之好,按照王锡侯的说法那可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从古至今都没有出现比它更完备的字典了!这些颂扬的话自然是万万不能当什么辫子的,不然王沈南的小命岂不是要断送在自己手中了?!看到这里正沮丧呢,王沈南接着一看发觉峰回路转了!这个酸儒文人居然在赞美了《康熙字典》后笔锋一转说什么“然而穿贯之难也?今《康熙字典》所收四万六千字有奇,学者查此遗彼,举一漏十,每每苦于终篇掩卷而仍茫然”。这不是在批评《康熙字典》嘛!《康熙字典》乃先皇御制之书,王锡侯一个小小的书生居然感对先皇所制字典大发谬论岂不是狂妄悖逆?!

    看到这里王沈南掩卷长笑起身,连忙把这部《字贯》当宝贝一样抱着一路小跑来到了新昌县衙,一纸诉状告发逆书。新昌知县见有人告发逆书不敢懈怠,连忙禀告上峰江西巡抚海成。

    海成是个满族人,胸无点墨但对查禁禁书逆书向来十分热心,到乾隆四十一年底江西省已经查缴禁书八千余部,列全国之首,受到乾隆的嘉奖(只有让汉族都成了俯首贴耳的顺民、绵羊,成了逆来顺受的奴才他们满族人才能继续高高在上,不然那些汉族造反了他们那些几百万满族同胞如何可以抵挡住几亿汉人的攻击?!这一点海成倒是和他的主子,圣明的康熙、雍正、乾隆想到一块去了)。

    江西巡抚海成吊取《字贯》原书先命巡抚衙门的那些幕友检阅(当时的满族大多数人都不屑学习文化,海成自己就是个文盲,大字不识一个,你让他看书岂不是难为他了?)。海成的那些幕友检查到《字贯》的序言时候,发现确实存在问题,不过海成的那些幕友不知出于什么心态,也许是酸秀才咬文嚼字的毛病发作了,那些幕友向海成解释王锡侯的论断乃是“狂妄不法”,不能算是“狂妄悖逆”。于是海成就据此命人作了份奏折,向和蔼、开明、仁慈的乾隆禀明案情,并建议将王锡侯的举人头衔革去以便审拟定罪,同时又将《字贯》一部四角粘上标签供呈圣明的乾隆皇上御览。乾隆皇帝收到江西巡抚海成封送的奏折和《字贯》后一番御览,勃然大怒,一点也没有什么仁慈、和蔼的心情了——在《字贯》第十页的“凡例”内直书康熙、雍正、乾隆的大名。于是这部《字贯》就是从古到今从来没有的大逆不法之作“罪不容诛,应照大逆律问拟!”。如此不法之作海成居然说“无悖逆之词”,看来这个海成也是瞎了眼了!一贯圣明的乾隆皇帝命军机大臣传谕把海成一顿痛骂,说他是双眼无珠、天良尽昧,命令海成马上把大逆不道的王锡侯速速锁押进京,交刑部严加审理,从重治罪!

    开明的皇帝发起脾气来一点也不比那些不开明的皇帝差多少。王锡侯和他的子孙、弟侄、妻媳二十二人统统锁拿进京了,幸好他的父母死的早,不然一样跑不掉。既然是皇帝交代下来的案子刑部自然是不敢懈怠的,胡乱问了两句就按照皇上的调子请旨照大逆律将王锡侯凌迟处死,其他抓来的王锡侯的亲人照律同坐,家产没入宫中,王锡侯所著的一切书籍统统查缴销毁!这时乾隆又变回了仁慈的本性了。凌迟实在是太痛苦,还是改了吧!于是乾隆命令将王锡侯改成了斩立决,他的十五岁以上子孙七人从宽改成斩监候、秋后处决——让他们多活半年。其他人统统给“充发黑龙江,与披甲人为奴”,查抄王锡侯之家。

    王锡侯是伏法了,那个有眼无珠的海成还没有完事呢!于是在短短两个月里面先是传旨严行申斥,然后交部严加仪处,续而革职交刑部治罪,最后斩监候、秋后处决。堂堂巡抚大人就不明不白的在秋后和王锡侯的七个子孙一起人头落地了。至于江西巡抚海成的上司两江总督高晋,因为难辞失察之咎被乾隆一番痛骂后受到降一级留任的处分,也算是遭到无妄之灾了。

    王锡侯被送到黑龙江的家人就此在黑龙江落地生根了,他那不满十五岁的孙子在成年后入赘当地田家为婿,后代就成了姓田的了。

    到田文滨这一代已经没有什么南方人的特征了,田文滨长的五大三粗,精于骑射,喝酒如同饮水一般。原本他在黑龙江跟着他的主子宁古塔将军和俄罗斯入侵中国的那些亡命之徒好好的干过几仗,后来在次战斗中因为失散一路就流落到天京附近加入了干王的部队,成了干王手下的一员将领,还和干王一起到过温州史秉誉那边。上次在分兵入皖的时候干王把他和部分部队划归我指挥,这样田文滨又成了我的手下。在这段时间转战南北,田文滨和他的那些手下奋勇作战,立下很大的功劳,并且由开始不理解到最后自觉的执行我们所制订的纪律。这次成立骑兵团我自己手下没有什么精于骑射的人才,我就让他当这个团长了。

    “军长!你看我们骑兵部队还威风吧?”我正想着田文滨,这小子已经骑着战马一溜风的跑到我们面前一拉缰绳战马前蹄腾空而起立在那里转了一圈。

    “文滨!不得放肆!你应该叫温王千岁才对!”洪仁玕沉下脸来。

    “没关系,我们军队都是这样称呼我的,干王不必为了如此小事而生气嘛。田团长,你还是管好你那些“威风”的骑兵好了,不必在我们面前耍威风吧?”

    “呵呵,好,我去了!”